•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扩展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05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河北省地理条件优渥, 经济发展迅速, 但也面临着资源短缺, 生态恶化等问题, 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维持自身的自然资源存量。因此, 测量河北省居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自然所能够提供资源的差距就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将Niccolucci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中足迹深度的取值范围从≧1扩展到≧0, 运用统一的三维模型框架分析生态盈余状态, 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中对资源流量和存量占用程度在核算上的统一, 并得到了河北省2002—2016年的生态足迹、赤字盈余及足迹深度。在此基础上, 引入农产品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建设压力指数和土地综合负担指数等土地压力评价指数, 判断当前土地是否处于超载状态及超载程度。结果显示: 1)2002—2016年河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都不断升高, 但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变化较小。2)河北省足迹深度较大, 尤其是水域和化石燃料用地, 河北省居民生产生活消耗的自然资源远远的超过了资源流量, 造成了河北省资源存量大量消耗; 3)河北省生态赤字较为严重, 2016年的生态赤字为3.26 hm2∙人-1; 4)农产品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土地综合负担指数均大于1, 且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土地综合负担指数3个指标的压力值均在10以上, 河北省面临严重的土地压力, 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以上4点说明河北省对资源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河北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较少资源浪费。

  • 黄骅市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05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研究其开发适宜性及其开发模式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科学引导土地开发利用, 对未利用地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向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确定开发分区, 也是推动国土科技创新的重点。在此背景下, 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例, 将未利用地做宜耕、宜建和生态风险三重评价, 并结合权衡模型和遗传算法对上述三重评价进行耦合分析, 确定开发分区, 进而解决多开发方向之间的权衡问题, 为全国未利用地开发提供示范。研究表明: 1)黄骅市未利用地宜耕开发可分为4个等级, 主要为N级(不适宜)宜耕未利用地, 集中在市东部沿海; 2)宜建开发可分3个等级, 主要为J3级(低适宜)宜建未利用地, 集中分布在市中部和西部; 3)生态风险区可分为5级, 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主要为中低和中高生态风险未利用地; 4)黄骅市未利用地资源可分为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三种重点开发区, 其中, 耕地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建设用地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黄骅镇周围, 生态用地重点开发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研究结果可为破解土地供需两难提供科技支持。